首页 - 新闻动态 - 近期动态

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唐君远文化研究会赴常州学习考察报告
发布时间: 2023-11-04 14:44:55


11月3日-4日,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唐君远文化研究会在基金会张伟秘书长和文化研究会金同康常务副会长的带领下赴常州学习考察。

参加本次考察活动的有唐君远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理事、江南大学王武教授,唐君远文化研究会会员: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监事长杨明华,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监事袁进兴,上海市工商联研究员王昌范,爱建集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樊凌飞,爱建集团工会女工委副主任吴亦雯。


image.png


11月3日下午,学习考察团一行首先考察了常州市历史文化街区青果巷,参观史良故居、青果巷文化记忆馆、唐氏八宅、唐荆川纪念馆等。常州市唐荆川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沈建钢,江苏晋陵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苏刚陪同接待,讲解员全程讲解。

史良故居位于和平南路143号,青果巷东北侧。史良,女,抗日救国会七君子之一。解放后任司法部部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等职。故居现为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她作为杰出女性的代表,爱国敬业的事迹对后人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青果巷文化记忆馆位于青果巷牌楼附近,以文脉匠心为主旨,是将运河的水脉、历史的文脉、常州的气脉,融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基地、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和红色文化旅游基地。馆中概括介绍了唐氏八宅、唐荆川纪念馆等的情况。另有巷中辈出的名人:盛宣怀、刘国钧、吕思勉、赵元任、周有光、恽寿年、吴青霞等的介绍。

唐氏八宅包括八桂堂、易书堂、筠星堂、松健堂、礼和堂、四并堂、复始堂、贞和堂8堂。至今保存着56宅:青果巷92—94号筠星堂、青果巷86号贞和堂、青果巷82—84号八桂堂、青果巷83号、128号松健堂和青果巷14l弄(号)、263号礼和堂56宅(礼和堂分东、西两宅)。唐氏八宅是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遗存,也是常州市爱国统一战线教育基地。

其中刘国钧故居在青果巷8284号。刘国钧,靖江人。我国杰出的爱国实业家、一代纺织巨匠。故居原为唐氏八宅中八桂堂旧址,为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瞿秋白诞生处。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刘国钧先生是爱建公司主要创办人刘靖基的族侄,刘靖基先生与唐君远先生等一起创办了中国改革开放首家民营企业——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爱建集团的前身)。刘国钧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副省长、江苏省工商联主任委员、民建江苏省委主委、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image.png


唐荆川纪念馆在青果巷86号贞和堂。分序厅、贞和堂、书房与书画体验、卧室与练功房、尾厅等几个部分。唐顺之(1507-1560),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抗倭英雄,自号荆川先生,武进(今江苏常州)人。他是明代常州文脉的继承和发扬者,毗陵唐氏家族的杰出代表。唐荆川纪念馆内以唐荆川专题陈列为主体,介绍了唐荆川一生的经历和高尚品行,并突出其在文学、思想领域的成就,以及抗倭备虏的功绩。纪念馆的建设以充分尊重古建筑为宗旨,通过对贞和堂的场景复原,展现明代常州地区世家大族的生活风貌,是人们缅怀常州先贤的胜地,也是世界各地毗陵唐氏后人寻根问祖、敬谒荆川的精神家园。

悠悠青果巷,伴着古运河的潺潺水声,穿越了历史的百年沧桑,经历着时光的流转变迁。当年,唐氏先祖荆川先生栽下8棵桂花树的那一刻,应该是没有料到小小一条青果巷真的会由此枝繁叶茂、花开富贵,有朝一日会汇聚如此之多的声名远播、万古流芳的名人志士。虽然如今的青果巷早已没有了他们往返穿梭的身影,但时间的大浪淘沙却带不走他们和唐氏家族曾经创造过的辉煌。他们留下的故事同唐氏家族建立的精神丰碑依然在岁月长河的粼粼波光中泛出夺目的光。


image.png      image.png  


参观结束后,在常州市图书馆九楼,市政协文史馆会议室召开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唐君远文化研究会与常州市唐荆川研究会的双方研究会人员座谈交流,并参观考察了市政协文史馆、常州著作馆等。常州市唐荆川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沈建钢,市侨办副主任李梅香参加接待。

在座谈交流中,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唐君远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张伟感谢常州市委统战部、市政协、市唐荆川研究会的热情接待。对于荆川研究会所取得的学术成果表示震撼,认为基础工作非常扎实。沈建钢常委副会长就唐荆川研究会的机构、运行机制以及宣传等方面的工作作了重点介绍。双方就如何开展好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展开深入讨论。

常州市唐荆川研究会成立于2007年,得到历任市委统战部、市政协领导的关心和支持。目前出版的重要成果有《唐荆川史学研究》《唐荆川研究文集》《唐荆川研究论丛》《唐荆川诗文集》等。正在筹备出版的成果有《唐荆川武学研究》,拟反映唐荆川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思想等。

讨论中,王武教授建议,双方在学术研究中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注重吸纳国外好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市侨办副主任、《百年毗陵唐氏》作者李梅香主要交流了在纪念唐荆川诞辰500周年活动中对唐家的印象,创作六集电视片《毗陵唐氏》的初衷,和写作《百年毗陵唐氏》一书的感悟。一是真实反映毗陵唐氏家族是创作此书的基本愿望;二是大量珍贵历史图片的收集对此书至关重要;三是各种各样的帮助推动了此书的创作出版。唐家醇厚的家风、一脉相承的经世致用精神、以国际化视野开疆拓土的精神让李梅香老师感动感怀,她说荆川精神和唐家人坚守的精神与我们这个时代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

市委统战部原部长、市政协原副主席、盛宣怀研究会会长张跃应邀参加了座谈,她指出,唐氏家族秉承实业强国的理想,代代相传,展现了中国工商业发展的文化渊源和文脉传承。希望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唐君远文化研究会与常州市唐荆川研究会、盛宣怀研究会等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建,以利于资料共享、经验共享、成果共享,在时代发展中共同传递正能量。


image.png


11月4日上午,在沈建钢会长、李梅香主任陪同下,学习考察团考察了唐荆川小学。唐荆川小学党委书记沈剑伟接待。大家参观了校园,感受小学教育中传递的荆川文化。在专题交流环节,唐荆川小学副校长谢佩君作了题为《传承荆川精神,培育担当少年》的发言,分享了办学理念和特色。学习考察团成员江南大学王武教授,大同中学原校长杨明华、唐君远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金同康作了点评,并对学校未来发展提出期望。

随后,学习考察团考察了荆川公园。荆川公园负责人刘皎华副主任参加接待。大家先后参观了荆川先生武像、唐氏宗祠、荆川先生读书处、唐荆川墓、荆川家风传习馆、唐荆川学会办公室、生平照壁、荆川先生文像、北门牌坊等。


image.png


唐荆川先生离世已经500多年了,而他忠心爱国的伟大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他的爱国精神和傲然风骨永垂青史,激励后人。荆川的精神和傲骨在毗陵唐氏一族的后代中得到继承和发扬,也为毗陵唐氏后人实业兴家的家风起到一个肇始、启示作用。

中午,学习考察团考察永红街道陈渡荆川里社区唐荆川文化展览馆。在荆川里社区书记裴美凤的陪同下,参观了爱盈荆川馆、武影荆川馆、文韵荆川馆、社区老年食堂和荆川文化墙绘等。永红街道领导仇东华等参加了接待。社区在旧貌换新颜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了荆川先生和唐氏家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彰显了常州人民浓浓的家国情怀。午餐时间,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吕萍香向大家介绍了街道社区、教育等发展情况。

金秋时节短短不足两天的行程,但我们收获满满。我们的体会是:

唐荆川研究会自2007年成立至今,已跨过16个年头。他们从收集挖掘资料等基础工作做起,不断深入研究,成果颇丰。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一个好的稳定的领导和工作班子。作为一级社团组织,挂靠在市政协名下,历任市政协领导或退下来的老领导担任研究会会长,市政协为研究会提供了很好的工作环境。主持研究会日常工作的常务副会长沈建钢,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后长期在市委党校工作,担任党校副校长。2011年调任市政协文史馆馆长,后学习了解唐荆川的史料,并带头撰写研究论文和著作,策划主编论文集等资料。研究会副秘书长是南京师大中文系本科,上海交大MBA(工商管理硕士),文字功底较好,是《百年毗陵唐氏》的作者之一,通过大量的调查采访以及艰苦的整理,终于完成了15万字、6大章、300余幅图片的一部唐氏家族的史书,受到各方面的好评。

研究会架构齐全、工作机制灵活。除有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等领导职位外,还有理事、理事单位、会员等;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理事会和会员大会;不间断地组织研讨活动、组织撰写论文或著作;在工作中重视发挥专业学术单位和专家的作用,如江苏理工学院的司马周教授,编写了《唐荆川文献辑刊》丛书共计106册,内蒙古大学副教授李德峰撰写了学术专著《唐荆川史学研究》;他们还注意同省市外的同类研究机构进行互访交流,在全国同类研究机构中有一定的影响。

他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坚持深入研究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市政协虽然在工作条件上给予他们较好的保证,但是研究经费有限,尤其近几年经费在压缩,情况更是如此。他们把平时日常使用的经费节省下来,坚持研究,出成果、出书。

他们坚持把研究工作同宣传荆川及其家族的思想、精神以及家风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他们同荆川小学、荆川公园、青果巷以及永红街道、荆川里等会员单位紧密结合,向常州广大市民宣传爱国主义和优良的中国传统文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我们充分感受到常州人民对唐氏先祖荆川先生的景仰和爱戴,对唐氏家族多年坚持造福乡梓的感恩;感受到唐氏家族世代相传的爱国报国理想在江南大地上生生不息;感受到唐氏研究之路任重道远,还要继续走下去。


image.png


来源:上海爱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

唐君远文化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