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近期动态

AI音乐、脑机接口......这场跨界与创想的学生社区科技文化节,大有看头!
发布时间: 2024-12-21 10:57:03

1127日下午,由党委学(研)工部指导,光华书院主办,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支持的跨界融合·创想未来”2024年华东师范大学学生社区科技文化节顺利举行。上海唐君远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金同康、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项目专员吴婷受邀参加,党委学(研)工部部长赵健、光华书院院长郑祥民、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周健、党委学(研)工部副部长杨艳红、教育发展基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兼基金会副秘书长张赫、光华书院副院长谢雨杉、教务处科学教育负责人王华文出席。活动由学生社区智理师、2024级应用伦理专业研究生王圣昊和2021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生张钰主持。


 image.png

image.png 

跨界融合·创想未来学生社区科技文化节

image.png 

学生社区科技文化节启幕

 

活动在数智岐黄、智面星等AI创智体验和行走的乐队课程乐团带来的向美而行表演中拉开帷幕。

 

 image.png

AI创智体验

 image.png

音心谐美——零基础乐队合奏课程乐团演奏

 

赵健在致辞中表示,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的背景下,科学普及与传播对创新发展至关重要。本次科技文化节是展示成果、交流经验、碰撞思维的有益平台,是一场精彩的科学盛宴。他希望同学们注重科学思维养成,积极参与科学传播,在实践中突破自我,成为科学家精神的追光者、科学思想的传播者,期待光华书院持续在学生社区中搭建起跨界交流、科学创新、科学传播的高质量平台,推动学生科学思维和跨界思维培养。

 image.png

党委学(研)工部部长赵健致辞

 

科学星光 · 达人科普故事

现场嘉宾及颁奖助手智能机器狗为获得科学传播卓越成果奖、科学回家实践项目顺利结项及优秀项目的团队和个人进行颁奖。


image.png

      image.png      

金同康、郑祥民为科学回家卓越实践项目团队颁奖

 image.png

杨艳红、张赫为科学传播卓越成果奖获奖团队和个人颁奖

 

智能机器狗团队成员,2022级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李昕宇、卿焱杰、潘俊丞分享了智能机器狗小物小电的研发历程。团队成员谈到,机器狗在全球范围内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仍有继续优化的空间。他们进行了二次开发,确保机器狗在投放物资时的稳定性和精准度。在活动现场,机器狗小物和小电展示了其他趣味技能,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掌声。

 

 image.png

 智能机器狗展示

image.png 

学生社区科技文化节现场

 

2024级哲学专业研究生张子琪以《基于前沿科学资源的科学教育实施路径》为题,分享了团队如何把前沿科学研究转化为科学教育的资源依托,以及通过开展硫光溢彩夏令营等活动进行落地检验,他们组建跨学科团队,设计科学讲座、实验活动课等特色课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激发科学兴趣、培养科学素养。

 image.png

《基于前沿科学资源的科学教育实施路径》分享

 

2023级物理专业本科生李懿书以《新质生产力成果——赋能科学教育的课程设计与实践》为题,讲述了追光大学生科普宣讲团引入社会最新发展趋势到科学传播原创成果生产的过程,并分享自身暑期深入云南曲靖开展传播实践的经验体会。

image.png 

《新质生产力成果——赋能科学教育的课程设计与实践》分享

 

话题聚焦 · 科学奇妙物语

光华书院聚焦华东师大学生关注的年度科学话题,通过前期问卷调研和第二课堂后台数据抓取,最终筛选出 AI 音乐、亚健康、脑机接口、自动驾驶、量子计算等多个前沿科学话题领域。

0/0

00:00/00:28

切换到横屏模式

继续播放

进度条,百分之0

播放

00:00

/

00:28

00:28

全屏

倍速播放中

0.50.751.01.52.0

超清 流畅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继续观看

书院动态|AI音乐、脑机接口......这场跨界与创想的学生社区科技文化节,大有看头!

观看更多

转载

,

书院动态|AI音乐、脑机接口......这场跨界与创想的学生社区科技文化节,大有看头!

ECNU学工在线已关注

分享点赞在看

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评论

视频详情

根据发布结果,活动邀请到相关领域老师带来科学奇妙物语科普微讲堂

校友、音乐制作人、词曲唱作人清晨大攀刘攀以《AI音乐的发展与实际运用场景》为题,从基础原理到实际应用场景,展示了AI音乐如何凭借深度学习算法进行旋律创作、和声编排,推动音乐领域创新。他建议同学们尝试AI音乐二次创作,打破传统音乐创作模式,让跨界音乐人成为可能。

image.png 

刘攀讲授《AI音乐的发展与实际运用场景》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黄楚中讲授《当脑科学遇上人工智能》,从大脑是什么、对脑的认识和理解的发展入手,形象地将大脑的灰质神经元比喻成车站,白质神经纤维比喻成轨道,向同学们解释其工作原理,引入人工智能对脑的模仿,人工智能与脑科学碰撞的应用场景,展示了脑机接口用于康复治疗案例,并带大家思考人脑与人工智能碰撞的无限可能。

image.png 

黄楚中讲授《当脑科学遇上人工智能》

 

跨界创想 · 共话科普之

活动中,科普领域与多元行业的深度交融不断上演。科普之大作为科学传播圆桌微论坛由科学传播卓越成果奖获得者、2022级地理科学学院本科生江东翼主持,上海科技馆科学传播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宋娴,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张华,以及BiliBili知名科技up主、华东师大校友苏星河牛通苏浩天对谈,共同探讨科学传播方面的见解和经验。

image.png 

科普之大作为科学传播圆桌微论坛

 

宋娴讲述了上海科技馆在科学传播领域的新尝试和探索,通过与顶尖科学家、艺术家、设计师合作,打造结合前沿科技与艺术元素的展览内容。利用科技感十足的设计与艺术创意,推动博物馆展览形式转型,使得复杂的科学原理更加易于理解,激发了公众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image.png

上海科技馆科学传播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宋娴分享

王张华从科研工作者的角度,分享了如何将专业研究成果转化为通俗科普作品的心得。她介绍了其参与的研究项目,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恢复和重建古代生态系统等科研成果不仅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更能够为公众提供理解自然界和环境保护的新视角。她在科普中将复杂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儿童读物,帮助青少年更容易理解科学概念。

 image.png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张华分享

苏浩天分享了将科技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科普经验。他在B站制作的软件测评视频,致力于通过解构软件的技术原理和使用技巧,通过简洁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软件功能与技术原理传递给观众。他认为,科技传播不仅仅是展示技术,更要帮助人们理解背后的创新原理,感受到科技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image.png

Bup苏星河牛通分享

 

近期,光华书院还携手学校未来学习发展中心,共同发起科学传播活动,选取国际顶尖刊物论文,邀请对科学传播感兴趣的同学组成顶刊研究科学传播者团队,并在科技文化节现场正式成立。

 image.png

周健、谢雨杉为顶刊研究科学传播者团队代表发放徽章

 

郑祥民在总结中讲到,光华书院将进一步迭代数智化背景下的科学传播形式,在新时代大科普略之下,全社会构建大科普格局之时,携手更多的部门、机构,为同学们提供更为丰富的科学传播人才成长机会和资源供给,让科学之光照亮你我,再由大家播撒到更广的群体。郑院长鼓励同学们在弘扬科学家精神中感悟科学,在学科交叉、跨界融通中学习科学,在拥抱未来、创新发展中传播科学。

image.png 

光华书院院长郑祥民总结寄语

 

 

来源:公众号ECNU 光华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