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会文萃 - 文章与讲话

唐翔千讲话
发布时间: 2013-10-15 00:00:00

上海大学唐翔千先生名誉博士学位

授予仪式上讲话

      

尊敬的上海市领导,

尊敬的罗校长、书记

各位老师和同学, 各位嘉宾

大家好!

非常感谢上海大学授予我名誉博士学位,也非常感谢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出席今天的授仪式。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不禁使我浮想联翩,想起了過去的几次学位授收。

第一次是1945年,我22岁,在上海大同大学获文学士学位。那时对人生、对未来充满憧憬。

第二次是在27岁,获经济学硕士学位那时我的人生目标已经确定:要通过办实业实现自身价值。

1996年,我73岁时接受了香港中文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今年我已90,又被上海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更使我倍感荣幸。

上海,是我父辈创业的地方,也是我年轻时生活、学习和工作过的地方,更是我在改革开放后回来创办实业的地方。因此,今天我能在上海接受名誉博士学位,感到十分亲切,感到无上荣光。

上海大学是一所名家云聚的大学,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中国现在需要大量优秀的工程师,作为卓越工程师的摇之一,上海大学将承担重要的历史使命!

我之所以特别看重今天的荣誉,还因为我对上海大学有着特别的情结——你们的老校长钱伟长先生情誼深厚,他是我的无锡同乡,是我十分敬重的大师级科学家和教育家。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一直致力于创办实业,投资办了几十家企业。企业办得越多越久,我越是体会到人才的重要性。

唐氏家族大都学有所长、事业有成。这是因为我们家族有一个非常好传统:以读书为荣。在我祖父一代的""字辈10个男儿中,就有人中举,三人成为国学生,或者到京城做官,或者成为商界要人。到我父亲一代的""字辈中,有一大半大学毕业或者到国外留学,不少人成了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或者实业家。家父有一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培养人才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情。26年前,当我们要为家父86岁生日做寿的时候,他说还是把钱省下来做一个教育基金吧,这就是"唐君远教育基金会"的缘起,第一笔资金就是为父亲办生日宴会的一万元。

今天我十分高兴看到有许多同学在座。你们年轻,生活在一个大有希望的时代。为此,我想与你们分享我的一些人生感悟。

首先要有社会责任感。任何人的成功,除了个人努力,更与社会、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日本侵华战争,我们全家开始了逃难之旅,一路上,人们哭天喊地……这苦难的经历告诉我,一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盛衰败是分不开的。我在海内外经营了50余年,得出经验是:要成大器必走正道,就是应该符合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而不只是考虑个人发达。现在国家提出了"中国梦",很有意义。青年人当然更要有自己的梦,但要与"中国梦"结合起来,为我中华民族而不懈努力

第二要脚踏实地。要有吃苦的精神准备,不急不躁,逐步积累,实现目标。我一辈子倾心在实业上,不搞房产、不炒股,觉得值得!现在是新经济时代,你们比老一辈更有见识、视野更宽阔,只要有决心、有恒心,脚踏实地、吃苦耐你们的事业就一定能够成功。

第三要有创新精神。现在世界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以前在香港办纺织企业算是比较成功的,但我看到世界高科技迅猛发展,我国的电子产品又比较落后,于是从1984年也就是我61岁那年,转行搞电子工业,瞄准世界一流水平以弥补我国的空白。创新固然不容易,但唯有创新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要有人文素养,就是一个人不仅要具有知识和技能,还要懂得怎么做人的道理。记得小时候,父亲终日操心工厂事物,我们经常见不上父亲的面。但幸运的是,我那知书达理、家教甚严的母亲,教会了我人生最初的道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字让我终身受益。我觉得,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向善的信仰永远是一种力量。

钱伟长校长为上海大学确立了校训:"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勇于创新、不甘平庸。"这些说得真好,我们要共同为之努力。作为上海大学的名誉博士,我愿继续为学校和学院作出自己的贡献,把上海大学办得更好

 最后,我要对上海大学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说一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