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获奖师生风采 - 部分获奖人物

市西中学王纪华发言稿
发布时间: 2013-09-09 00:00:00

 

在教师岗位上体验人生的幸福感

上海市市西中学   王纪华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我做教师这些年来的深切体会,那就是我是如何从我的教师岗位上体验到人生的幸福感的。

我,是一名市西中学平凡的青年教师。我的各方面都还保持着刚从师范毕业时的感觉。我一直认为我做老师,即便没有英俊的相貌、即便没有挺拔的身材、即便从没有西装领带的站在讲台上都没有关系,因为我觉得只要我和学生在一起,一切都不是问题。我现在感觉我天生就应该是一名和高中生一起成长的人民教师。

虽然我任教的学科是几乎在所有学校里都显得不起眼的信息科技,是俗称的小学科,但是我从不把自己的学科当成是小学科来看。我曾经听过一位深受我尊敬的特级教师很自豪的说过"如果你把自己的学科看成小学科,那你所教的就真的只能永远是被人忽视的小学科了。" 我理解的言下之意就是,学科虽小,但如果教师有心去挖掘学科的内在乾坤,小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永远不小。

我曾经无意识的去了解过我的星座,原来我是一只单纯、固执而又追求完美的天蝎。做一名信息科技教师所需要的品质和我天蝎座的性格简直匹配的太完美了!虽然我不迷信,但是既然由我上课,那每堂课就要用完美的心态去面对,让学生能通过我感受到学科的魅力所在。

每学年接手新班后的第一节信息课是一学年中最重要也最难上的。我观摩过许多老师的上课录像后发现,在没有情感交流的基础上传授知识的有效性总不那么的高,学生的积极性也远不如听主课时那么高涨。于是我经历了反复推敲,几经修改,最后终于磨练出了具有天蝎品质的信息科技开场第一课。

在课上我既不讲信息科技的重要性,也不讲该如何学习信息科技,更不讲信息科技的日新月异。我所挑选的切入点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入手的如何遵守机房纪律10条。在旁人看来这机房纪律不需要讲、更没必要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讲、即便是要宣读纪律,也不可能撑满40分钟时间,通过精心的设计后这些我都做到了。40分钟我将10条纪律配以15个案例,从诚信做人、遵守规则、引经据典、心理分析、价值取向等方面剖析了为什么要遵守机房纪律的原因。这枯燥的内容在我层层递进的案例催动下顺利进行,学生听得笑声不断、惊喜连连、听完后毫无倦意、回味无穷。

其实,我的每节课备课都很用心,我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学科知识,更要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所收获。我喜欢用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案例来触动学生的价值观,所以我每年都要将同一个主题更换不同的案例来重新策划。我从小就培养了用视觉、听觉、触觉来搜集素材的习惯。我会主动的去听评书、听市井故事、听经典名著、听财经论坛;我会去看电影、看杂志、看比赛。在搜集素材时,我是带有一定目的性的,当我需要搜集某个知识点所匹配的素材的时候,我的视觉和听觉就会对相关的内容非常敏感,一旦被捕捉到了就立即会被编入我的教案中。

记得一年国庆节期间,在看完红色电影《风声》后,片尾有对女地下党如何以缝补衣服的长短针脚来传递出莫尔斯密码情报的描述。一瞬间,我的脑海中就完成了教材中对于《信息编码》这个章节的所有构思。当我在课堂上开始播放被截取的影片片尾时,很快,所有学生就被带入到了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不少人被画面震撼了,听着饱含革命感情的旁白,捂着嘴默默的点头。相信此时此刻,在他们的脑海中不仅对信息编码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增添了对革命先烈满满的崇敬。

在我的备课的必备环节中,几乎每节课都会用学生的生活场景照片来做引入。我坚信,如果学生感受到教师在关注他们的成长,在守护着他们,他们和我的距离感就会消除。没有距离感,学生就更容易接受我所讲述的内容。熟悉我的学生都知道我几乎天天相机不离身,摄影已经成了我工作的一部分。10年来我累计已经给学生拍摄了近12万张数码照片。每到学生分班或者毕业,都会从我相机里挖掘值得纪念的各种照片。

我觉得,如果能让学生在有需求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我,那就表示我在学生心目中绝不是不起眼的小学科老师,我在他们的心目中有满满的存在感。那就是一种幸福感的真切表现。

 

在课堂外,我还担任了市西中学的兼职科技总辅导员。

我对待学校的科技活动的态度就和我对待我自己的基础型课一样,都要力求完美,又要别具一格,让所有人在谈论我们学校时不会忘记还有科技活动这么一方天地。我必须要做的是将自己完全融入到学生中去,花大量的精力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

在实验室里,陪伴在队员身边是我做的最多的事。无论是天寒地冻的春节,还是骄阳似火的三伏日,在没有空调的实验室里,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我和学生在一起的身影。我用我的付出给学生以暗示,他们在实验室里的活动是受到我密切关注的,在活动中遇到问题和疑惑的时候我就在身边。据我精确统计,2012学年中我已经在实验室中与学生一起奋斗了800多个小时。而我也早已经习惯了在实验室里与学生打拼在一起的生活方式。

我与学生达成一个共识是:我的角色是顾问,我不会干涉学生的思路和行为,所有的科技活动成果几乎都是学生自己倾尽全力的作品,绝不是我越俎代庖的成果,这也是我带队最自豪的一面。

作为一名科学诠释者,我和团队做思维训练时从不选取有固定答案的主题,我策划的每个训练活动都是需要学生去思考,去亲身实践才能找到答案的。我训练团队成员的目的不是让他们会解方程,而是让他们能学会如何突破自我,激发灵感、如何团队合作、如何学会用独特有效的方法展示自己的理念。

年复一年,学校的科技团队成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是团队文化被传承了下来。几乎每天,一放学就会看到几个背着书包的身影毫不犹豫的就径直向实验室去了。当大楼的其他灯都熄灭的时候,实验室的窗口还亮着灯。经常到了晚上9点,才看到几名队员还在激烈的争论着从实验室走出来。其实这就是我想要营造的科技氛围,就是让热爱科技的学生有机会释放对科技的热爱。

记得2011年,团队中的一位成员率先提出一个修路灯机器人的想法。然后他和组员就开始向着他们心中的目标奋斗了。每周平均超过10小时的工作时间,我每周平均给予4小时的陪伴指导。4个月后,他们真的将整个装置都做成功了!之后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创新大赛一等奖、WRO创意赛全国冠军、2011WRO创意赛世界冠军!这不能不说是众多团队成员优秀案例中最突出的一个例子。

就这样,经过几年的努力,市西的科技团队创造的佳绩较以往有了成倍的增长。每年团队成员在全国各类比赛中斩获多项大奖,这些战绩不能不说是学校科技综合实力的一个体现。

 

市西新任的董君武校长曾做过一个"学会选择"的主题报告,其中就谈到人生会面临很多选择,……如果人选择的工作是和人的爱好相统一的,那人生将幸福无比……。我此时此刻就深切的感受到了这种幸福感。如果给三倍高薪我也不愿意离开现在的岗位,因为我觉得在我喜欢的这个岗位上,用我的特长去实现我对教师事业的目标所带来的幸福感,是用高薪换不来的。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201399日)